摘要:高质量发展背景下,国有企业需兼顾经济效益与政治功能。“党建+工会”融合模式通过发挥党的引领和工会的桥梁作用,实现方向与民意的统一。本文分析该模式的内涵,梳理了现实挑战,并提出了融合路径。有利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,提升治理效能,为国企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。
关键词:党的建设;工会工作;高质量发展;国有企业;融合模式
引言
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主题,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,既是市场竞争主体,也是国家治理体系重要载体。如何将党组织政治引领力与工会群众凝聚力结合,形成协同格局,破解治理难题,是国企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课题。
1.“党建+工会”融合模式的内涵和价值
1.1“党建+工会”融合模式是在国有企业治理中将党的建设与工会工作有机结合,形成双向互动。党建提供总的战略方向,工会则反映基层声音。二者相辅相成,党组织作为国有企业的领导核心,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方向和政治保证。工会在企业中维护职工合法权益、推动职工参与企业治理,增强归属感。二者协同建设,一是方向与民意的统一,二是确保政治与经济功能结合,三是推动治理能力管理体系现代化。通过“党建+工会”融合模式,推动企业进行全面综合治理。
2.现实现状与困难挑战
2.1党建工作与工会有效协同不足。党建偏向政治教育与组织建设,工会侧重生活福利与文化活动,二者有机融合不足,使企业治理效能分散。
2.2工会参与度不足,在劳动关系协调、民主参与企业治理等方面仍存在部分空白。
2.3职工在实际操作中的表达渠道有限,往往导致“上传下达”多,“下传上达”少。
3.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下“党建+工会”融合模式的路径与实践
3.1组织架构一体化。将党建与工会工作纳入企业年度重点任务。形成上下贯通、横向协同的治理格局。
3.2工作机制制度化。企业可建立党组织与工会“共同谋划、共同推进、共同考核”的协同机制,形成互补优势,避免治理体系的单一化、片面化。
3.3职工服务精细化。工会的服务功能可在党建引领下进一步升级,形成“以人为本”的工作模式,将职工政治关怀与生活关怀结合起来,提升职工的幸福感与归属感。
3.4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建设相结合。党建工作强调政治引领,工会工作强调文化建设,二者有机结合,形成政治教育与文化熏陶的双重合力。
结论
高质量发展下,平衡效益与政治功能、统筹顶层设计与基层需求是国企发展必然要求。“党建+工会”融合模式为国企治理现代化提供路径,能将党建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。未来国企需深化探索,优化机制、强化职能、畅通渠道,实现党建与工会同频共振,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。
尚竞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